Latest News

Home » 最新軟體發佈評鑑 » mSATA SSD 固態硬碟(與筆電絕配)

mSATA SSD 固態硬碟(與筆電絕配)

mSATA SSD – 以快閃儲存技術建構的大量儲存裝置。比傳統機械式儲存裝置更快、更安靜,而且更加耐用可靠。
因為 mSATA 走的 SATA 6.0Gbps,在頻寬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因而讓 SSD 效能發展趨向緩慢,只是 Intel 需要到 Z97 晶片方面支援 PCIe 頻寬的 SATA Express,所以目前大部分 NGFF 只能暫時委屈在 SATA 6.0 Gbps 下運行。
NGFF 擁有相當特別的介面,稱作 “B” key 和 “M” key。
“B” key 走的是 SATA 或是 PCIe 2x 頻寬,因此可以支援 SSD、快取以及 WWAN 等其他用途;“M” key 走的是 PCIe 4x 頻寬,適合給高速 SSD 所使用。
「mSATA」算是SSD其中一種傳輸介面,這個技術還蠻新的,而且它的優點與特色都非常適合筆記型電腦,可惜這個技術在筆電當中,直到最近才被大量實做在最新機種上,舊型的筆電不一定有這種技術。
而mSATA SSD有什麼優點,以及哪些的筆記型電腦才支援呢?
mSATA SSD 專為平板電腦、超薄筆記型電腦所開發 (尤其是最新一代Intel Ultrabook規格設計) ,能符合極精簡機體空間的設計需求。Lite-On領先在此一尺寸領域,推出擁有SATA-III 6Gb/s高速傳輸規格的產品,並提供符合mSATA JEDEC標準MO-300B (30 x 50 mm)、30 x 102mm及24 x 98mm等多樣尺寸機殼選擇。

mSATA SSD 固態硬碟(與筆電絕配)

mSATA SSD 固態硬碟(與筆電絕配)

傳統SSD在筆電上的缺點:
SSD是由Flash記憶體所構成,不但沒有傳統硬碟怕摔怕撞的缺點,而且效能比硬碟還強大,功耗也不高,單從這些特點來看,SSD實在是一個非常適合筆記型電腦的儲存裝置。
不過就算在最新的筆記型電腦當中,出廠預設搭載SSD的機種,比例仍然遠低於搭載傳統硬碟的機種。
除了SSD的可靠性尚未經過長時間驗證,以及高昂價格以外,過低的容量也是讓廠商仍然擁抱傳統硬碟的一個重要因素。

再加上從一般大眾使用者的角度來看,買一台新電腦多半只看帳面上的規格,比如說處理器核心、時脈、記憶體容量、硬碟容量等等。
當一台搭載750GB傳統硬碟,跟一台搭載64GB SSD的筆電同時出現在廣告單上,只能說一翻兩瞪眼,即使它們的成本與價格都差不多,多數民眾仍然會選擇前者。
而且一般筆電沒有預留第二顆儲存裝置的擴充空間,如果你選擇了SSD,很有可能會面臨到容量不夠用的情形。
即使外接硬碟可以解決這個困擾,但是對攜帶電腦長期出外的人來說,如果筆電每天加掛一個「外接裝置」出外走動,確實是累贅了一點。

簡單來說,mSATA SSD是將SSD的體積大幅精簡,而且能直接裝在筆電內部的PCI-E Mini-Card插槽上,無論是體積與安裝方式都跟一般無線網卡相同。
即使尺寸迷你,mSATA SSD仍然擁有一般SSD相同的功能與效能,筆記型電腦只要安裝一個mSATA SSD,就能正常開機灌系統使用。

在內部空間寸土寸金的筆記型電腦中,重量輕盈、體積迷你的mSATA SSD可以提供更多活用可能性,無論是只靠mSATA SSD當儲存裝置,直接省下傳統硬碟空間的超極緻筆電(Ultrabook),或是把mSATA SSD當做一般筆電主儲存裝置,再另加一顆傳統硬碟提供大容量儲存空間,或是乾脆只插mSATA SSD,把硬碟拔下不用,直接減輕重量的這些方案都可行。

SSD比硬碟還輕?
硬碟裝滿資料不會變重的笑話,已經是多年老梗了。
目前市面上的SSD,絕大多數都是2.5吋的小型尺寸,讓它在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中都可以通用。
那麼,某些希望筆記型電腦越輕越好的人,值不值得因為「重量」因素,而把硬碟換成SSD,增加筆記型電腦的攜帶性呢?

哪些筆電才支援mSATA SSD?
畢竟mSATA SSD跟一般WLAN/WWAN無線網路卡一樣,是直接插在筆電內部的PCI-E Mini-Card插槽上,很多人會誤以為跟無線網卡一樣,跟主機板之間是以PCI-E訊號的方式在傳輸。
其實mSATA SSD雖然安裝在PCI-E Mini-Card插槽上,不過裡面卻是標準的SATA訊號在流動,算是一種以PCI-E介面傳輸SATA訊號,借腹生子的方式。
所以mSATA SSD的主要晶片結構仍然跟一般SSD相同,都只是Flash記憶體搭配一顆SATA介面的主控晶片而已,不必另加晶片把SATA訊號轉成PCI-E。
不過mSATA SSD卻又跟一般PCI-E Mini-Card無線網路卡共用同一個插槽,這個插槽要如何相容2組完全不同的訊號,而且順利讓主機板晶片組接收呢?
關鍵在於插槽後端是否有另加一顆切換(switch)IC,當安裝一般無線網路卡時,切換IC能夠自動判別這是PCI-E訊號,再把這個訊號送到晶片組中的PCI-E控制器。
若是安裝mSATA SSD,則把訊號切換到晶片組中的SATA控制器。
如果沒有這個切換器,PCI-E Mini-Card永遠只會傳輸PCI-E信號,如果插上只走SATA信號的mSATA SSD,當然就沒有任何反應了。

雖然mSATA SSD的正式規範成立在2009年9月,至今也才短短兩年多,不過類似技術在筆電上實做的歷史,卻至少有四、五年了。
早在ASUS推出Eee PC的初期時,就內建所謂的「PCI-E SSD」,但是當使用者後來把PCI-E Mini-Card上的SSD移除,換上一般的PCI-E無線網路卡時,卻完全沒有任何反應,便大罵這是假的PCI-E。
其實這就是借PCI-E的腹,實際生SATA的子,只是當時沒有另加切換IC,筆電上的PCI-E Mini-Card永遠只能傳輸SATA訊號,當然就不能接一般無線網卡了。

所以一台筆電是否支援mSATA SSD的關鍵,在於有沒有那顆切換IC,以及PCI-E Mini-Card腳位的設計,以符合對mSATA介面的規範,跟晶片組其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到了6系列晶片組的Sandy Bridge平台的這個時間點,PCI-E Mini-Card支援mSATA的規範正好才被各大廠所支援、採用,像是ThinkPad Classic系列的X220、T420、T420s Series等等。

如果是更早期的機器,像是X200與X201系列,當時mSATA的規範也尚未形成,或是PCI-E Mini-Card後端沒有加上一顆切換IC,所以才不能支援mSATA SSD。
而mSATA介面只是一個線路,最終是否支援SATA 6.0Gb/s傳輸速度,還是得看mSATA線路的layout,是否有連到晶片組端的SATA 6.0Gb/s控制器。

Abou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