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

Home » 財經(理財) » 【投資理財】到底什麼叫「投資槓桿」?

【投資理財】到底什麼叫「投資槓桿」?

有多准——當然他投資的眼光確實非常準——而是他拿到錢的價格很低。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巴菲特賺錢的模式和我們今天絕大多數銀行賺錢的模式是非常類似的。他先去拿到很便宜的錢,然後把這些很便宜的錢投到公司,獲得股息來賺錢,這一點跟銀行是一樣的。銀行可以從我們手中拿到非常便宜的錢,因為中國有所謂的存貸差,而且是政府規定的存貸差,即政府規定了銀行一定要賺錢,所以中國的利率是非市場化的。通過壓低給你的利率,然後再把錢高價貸出去,銀行就可以賺很多錢。

不同之處在於,巴菲特是在市場化的環境中獲得這種競爭優勢的,而我們國家的銀行是用非市場化的手段獲得的競爭優勢。巴菲特完成的核心原因是靠保險公司融錢,然後投入到現金流好的、分紅好的消費品公司,反覆套利,這樣就可以完成整個投資了。

所以,投資的最大優勢是投資的成本一定要足夠低,你拿到錢的成本一定要足夠低,這個是投資完成的前提條件。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巴菲特和芒格(巴菲特的好基友)特別喜歡投資分紅好的消費品公司,類似於像IBM、可口可樂這樣的,而不喜歡投資高科技公司。

高科技投資,跟上面這種完全意義上的套利型投資,打法是非常不一樣的。巴菲特錯過了一個網際網路行業帶來的颱風口,他沒有投Facebook,沒有投Google,居然投了IBM,所以虧得底褲都掉出來了。所以股神的經驗也不能全信,因為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及投資方法,與他的錢的來源是密切關聯的。

巴菲特更傾向於直接套利,而不傾向於投高科技這種賭博式的投資。高科技投資的打法,我們可以看這幾年崛起的像KPCB(美國最大的風險基金)、紅杉資本,都是在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先區分賽道,然後在賽道中同時投資多家企業。比如說某條賽道上一共有5個公司,那就把這5個都投了,或是投完成概率最高的四個,基本上保證肯定有一個能押中。押對一兩個實現高增長的公司之後,通過上市套現結束。

高科技投資就是通過這種模式來實現收益的,而不是通過分紅、不是通過公司慢慢賺利潤,這種打法跟巴菲特的投資套路是完全不一樣的。從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出,投資理念也一代一代在發生變化,巴菲特其實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當然今天我的重點不是批判巴菲特,而是要強調巴菲特的長處,就是他能夠通過保險公司拿到非常低利率的資金——一般在3%-4%,甚至有可能低到1%-2%。所以,用保險公司的資金做收購、來做槓桿,是非常合適的。這也是前一段時間前海人壽的姚老闆,內含許家印、安邦等等,他們都在把以前巴菲特的這一套模式方法學到中國來,用低成本的槓桿資金去收購像格力、萬科這種現金流好、回報非常好的公司。

像我的老師郭廣昌,目前也在全球範圍內大舉購買保險公司,他們剛剛購買了葡萄牙的保險公司,購買了南美洲的保險公司,背後就是這個道理。當然,這跟我們之前講過的全球流動性過剩也是有關係的,因為錢非常便宜,所以怎麼樣拿到便宜的錢然後再做套利就成了你完成的關鍵。

講到這裡,我可以再分享一個好玩兒的例子——奧巴馬的學生貸款。奧巴馬呢,大家也知道是美國上一任的總統,在一次總統演講的時候,奧巴馬說了一段話:

我是美國的總統,但我大概直到8年前,才剛剛還清我讀書時期借的學生貸款,這不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我還有兩個女兒,就是瑪麗婭和薩沙,這兩個女兒也要讀大學,所以我在一邊供她們讀大學的時候,一邊還在還著我自己當年讀大學時候的那個學生貸款。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奧巴馬太雞賊了!實在太雞賊了!以奧巴馬和他老婆的支付能力,提前還清學生貸款是綽綽有餘的。但是奧巴馬為什麼沒有提前還清學生貸款,而是仍然按照還款步驟去慢慢還呢?原因很簡單,並不是奧巴馬很窮,一邊要負責他女兒的讀書,同時還要還自己的貸款,講得好像奧巴馬家裡都快要破產了,跟個loser一樣是吧?

原因其實只有一點,就是美國學生貸款的利率非常低——還清這個錢還不如把這個錢欠著。就像我剛才講的,增大你的負債、增大的你的槓桿,提升你的整個資產總額。美國學生貸款利率,我查了一下大概是3.4%,屬於非常便宜的貸款,奧巴馬當然不會還,對吧,把它一直貸著是最好的。

當然,聽了奧巴馬講的這個故事,很多人可能還會覺得,奧巴馬和我一樣窮,背著一屁股債。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拉近了他和選民的距離吧。

奧巴馬的所作所為,也很符合我們一直講的道理——提升自己的資產槓桿比率,可控的負債本質上是一種致富的工具。在今天這個流動性過剩的世界,我們應該盡量提升自己的槓桿比例來擴大自己的資產總額。

當然啦,很多讀者可能會問,奧巴馬沒還清學生貸款,巴菲特頻繁收購保險公司進行套利,王健林利用資產進行抵押,這關我什麼事呢?我聽你孫宇晨講了這麼多首富的故事,我更生氣了——我跟首富差得很遠啊,看見首富我就生氣!

其實呢,我們要這樣想:社會裡每個完成的人,他們的核心打法和原理都是差不多的。無論是巴菲特、郭廣昌、王健林還是奧巴馬,你看這四個是完全不同的人吧,他們可能除了性別好像都是男的之外,無論出生年月啊、種族啊、皮膚啊都是不一樣的,但他們背後的打法都是一樣。

所以,我覺得對於每個普通人來說,最好的資產其實就是你自己,像奧巴馬一樣,利用助學貸款提升自己這塊資產的核心槓桿率,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巴菲特他們無非是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其他資產——無論是公司,還是王健林的地塊,本質上都是資產。

從這點來說,最完成的人和我們這些普通人,其實完成的模式都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槓桿來實現自己資產的增值。這個是一套核心打法,而且我覺得,這個打法在流動性過剩的前提條件下,將會一直有效。

融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複雜到讓一般人看不懂。

「投資槓桿」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之一。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概念,你可以理解為你用自己的一部分錢撬動了另外一部分不屬於你的錢。概念解釋起來比較難理解,我們以身邊的事情為例說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1、貸款買房

貸款買房是個人使用者可以使用「投資槓桿」為數不多的地方。很多人都貸款買房,就算不買至少也聽說過吧?貸款買房就是一個典型的使用「投資槓桿」的案例。一套300萬的房子,自己手裡只有100萬,顯然買不起。然後你想起來可以去銀行貸款,可你以什麼為抵押呢?銀行就說了,只要貸給你的錢你是用於買這套房子,你可以先把錢拿去,等房本下來以後用房本抵押。對於其他形式的貸款,銀行一般是不接受這種形式的,不信你去問銀行,你說你先貸給我500萬,我去買裝置,買完以後我把裝置抵押給你,看銀行理你不?

但房子這麼干銀行同意。於是你完成的用自己的100萬買了套價值300萬的房子,然後每個月按期還銀行貸款。用自己的100萬,撬動了銀行的200萬,結果辦了一件需要花300萬才能辦成的事情,這就是「投資槓桿」。

2、股市投資

股市投資也是個人使用者可以使用「投資槓桿」的地方。2015年股市火爆的時候,之所以關聯部門要出來打壓股市,傳聞就是因為場外槓桿資金進入股市太多,本來應該流入實體經濟的錢,結果全流入股市了。

股市裡的投資槓桿一般是這麼用的,比如你有10萬在用於炒股,股市比較好,經常來個漲停,於是你就開始琢磨了,我現在一個漲停掙1萬,如果我能有50萬,一個漲停我豈不就能掙5萬了?這個時候正好有家機構找到你,說你在我這裡開戶吧,把你的10萬放到我的賬戶裡作為擔保,我借給你50萬。你完成用你的10萬元撬動了別人的50萬為自己所用。

當然這50萬肯定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不低,肯定會高於銀行貸款,但顯然你不可能憑自己的10萬塊錢跑銀行貸出來50萬。

機構為了規避自己的風險,如果你持搶的股票低於一定價格,就會要求你增加保證金,或是機構代你賣掉你的股票,把屬於他的50萬拿回去,損失就是你自己的。因為加了投資槓桿,掙錢的時候是幾倍,虧錢的時候同樣是幾倍。比如用10萬借50萬,加到一起是60萬,一個跌停是10%,相當於一個跌停就損失6萬,這個損失資金方是不承擔的,只能從你的10萬里扣除。

3、為什麼會有槓桿資金

很多人會想,這麼掙錢的事情槓桿資金方為什麼自己不干而非要把錢借給你呢?

首先一點,高收益就意味著高風險,其實金融機構大都不追求高收益,他們追求的是安全,在安全的基礎上掙點錢就挺好,做槓桿資金就很安全,並且收益也不錯。10%的收益在金融領域內就算在非常非常高的收益了。

另外一點,有些槓桿資金方被政策限制不能將資金用於其他方面的投資。比如銀行為你提供買房貸款,他能把錢直接投資買房,然後再高價把房子賣給你麼?顯然不能。

股市的投資槓桿資金方也一樣,正規配資公司的資金用途都受政策限制。當然也會有些繞過政策的方法,比如不讓銀行的錢進入股市,想讓這些錢進入實體經濟,但股市好的時候明顯要比實體經濟收入高太多,於是就會有些銀行把錢借給一些場外配資公司,再早這些場外配資公司把錢通過投資槓桿的形式配置給個人使用者,通過掙配資手續費分食股市紅利。

Abou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