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在加班,工作起來永遠不惜力,你甚至還可能是個完美主義者,對工作上的所有事情都高標準、嚴要求。
但我要提醒你的是——努力不代表高效,工作最終要以結果說話。你所做的那麼多努力,很有可能都用錯了力氣。
想要變得高效,請避免以下7個陷阱
在我17歲的時候,我每天都會在工作和學習上投入20個小時:白天,我要利用課餘時間完成我的家庭作業,而晚上,則需要管理一個非盈利組織機構。
不過勤勞地工作讓我具備了非常出色競爭力,這也賦予了我一份還不錯的事業。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一些觀念也在慢慢地改變,我意識到,努力的工作並不總是完成的必要條件,有時候:“少做一些”反倒會有更好的結局。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知道,許多小型初創企業可以完成一些大公司都不能完成的任務呢?
Facebook花10億美金收購Instagram時,這家公司還只有13名員工。而只有30名員工的Snapchat更是直接拒絕了Facebook和谷歌。他們的完成一部分可能是靠運氣,但更多地是來自他們的工作效率。
The key to success is not
hard working —
but smart working.
忙(Busy)和高效率(Productive)之間有著非常顯著的區別。
忙僅僅是你的狀態,但是它並不代表你有產出。實際上,高效涉及的是精力的配置而非時間的配置。我們都需要學會如何花費最少的精力去獲得最大的收益。
如果你能慢慢的學會將一周的工作時間由80小時壓縮到40小時,但完成的工作量卻越來越多。你就做到了——少就是多。
我通過停止做這7件事,來提高我的效率。
1、別總想著加班、想想如何提高生產力
你有沒有想過,如今的人們一周工作40個小時左右,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1926 年,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開展了一項非常有趣的實驗發現: 當每天的工作時間由10小時減少到8小時,工作日由6天減少到5天,工人的效率反而會提高。
事實上,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工作時間越長,工作效率和效益就越低。如果連續兩個月,每週都工作超過60個小時,你的生產力下降甚至會導致整個工期效率的下降。而同樣的工作,一周40個小時就夠了。
熬夜過後,不論你覺得這一天能夠多麼精神倍加地去工作,你的身體都不容許了。過度疲勞甚至會讓你心情低落,負能量爆棚。
對我們來說,不過度勞累和充足的睡眠結合是要想變得更加有效率的保障。如果你一天都覺得不在狀態,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性都是因為你缺少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