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攝影教學】數位攝影(感光元件與片幅大小)對拍照的關係與影響
初接觸攝影的新手朋友都會對片幅(感光元件大小) 此問題存在一點點的疑問?
這到底是些甚麼?對拍攝又有些甚麼影響?
現在我們常常聽到的 FULL FRAME 或是中文 – 全片幅 / 全幅。
其實意思是指,相機所使用的。
是和銀鹽時代每格 35mm (135) 底片相同大小的感光元件。
而鏡頭上標示的焦段值。
在 FF 的感光元件下,並不需要額外乘上倍率。
而 APS 則是另一種比較小一張的片幅
在底片時代其實都已經有的了
一般常見的有 C 和 H 的分類
APS-C 就是一般入門數位單眼常見的片幅
他們的 crop factor 大概是 1.5 – 1.6 倍左右
意思是指,如果鏡頭上的焦段標示例如是 28mm 的話
那在 APS-C 的片幅相機上使用就會是 28 * 1.5 = 42mm
而另一種 APS-H,則是 1.3x 的 crop factor (e.g. canon 1D Mk IV)
還有普遍 DC 使用的 1/2.5″ 感光元件
又或者是進階一點的,好像說 GRD 所使用的 1/1.7″ sensor
但相比 DSLR 所使用的尺寸作比較,則已經小一大截了。
在120 的攝影世界中,片幅更大,同一個光圈值,所能夠製造出來的散景會更厲害
(不過不要老是追求全虛化的散景,詳細請看看這文章的解說)
那感光元件的尺寸對攝影的影響又是什麼?
sensor 的大小當然對影像有不同的影響啦!
我們可以從幾方面來看:
一.攝影景深的差異:
有發現過,當使用輕便數位相機拍攝的時候
縱使光圈值已經很大 (e.g. LX3,GRD)
怎拍都很難製造那種淺景深的效果嗎?
對!除了光圈以外另一件會影響到景深的就是片幅大小。
為小相機平反一點:
其實當使用微距小花功能 / 使用長焦 (大約 200mm 以後)
都能夠看到有一點點的淺景深效果的。
我們以最簡單,而不太嚴謹的說法:
您試想像一下,我們拍好了一張照片
我們比喻這就是全片幅
然後我們知道如果使用有 crop factor 的相機
e.g. APS-C 的 DSLR
如果在同一個位置,拍出來的照片其實是比在全幅相機上的照片近
所以如果想要拍出相約的畫面,那您可能就需要往後退幾步了
然而淺景深的出現是因為利用主體件和其他物件距離上的分別而去虛化了其以外的所有東西。
我們就把這張當成是用FF 相機拍的照片有的景深淺度(設計照片)
你記得鏡頭上的景深尺這東西嗎?
其中它就會嘗試去告訴您,有關不同光圈值和對焦距離下景深所能夠覆蓋的範圍
這時候您不難發覺:
對焦距離越近,景深所能夠覆蓋的範圍越少
對焦距離越遠,景深所能夠覆蓋的範圍越多
所以,如果使用同一顆鏡頭,拍攝同一個寬度的畫面在相對比較大片幅的相機裡面,所營造出來的景深會比較淺。
如果是在 APS-C 相機上用同一顆鏡頭拍,而又想畫面的寬度是一樣的,那您就可能要退後幾步再拍,那麼景深就沒那麼淺了。
35mm 底片相機都是「全片幅」的,所以就沒有像數位小相機一樣的問題。
因為感光元件 (就是底片啦) 並沒有縮小。
所以是能夠拍出像一般 135 相機能夠展示的淺景深效果。
然而 Mju II 是一台全自動的相機,光圈快門的組合不到自己控制,所以說會不會一定拍得到淺景深的效果,這就要看看拍攝環境的光度和底片的感光度去配合啦!
擁有 F2.8 最大光圈值的 Mju II,在某些光度環境等的配搭下,是能夠拍出淺景深的效果的,不過全自動的相機來說這其實是有點聽天由命。
二.攝影雜訊的差異:
雜訊是數位相機當中,無可避免的一個環節,好像同樣是千萬畫素的相機大尺寸元件的雜訊,會比小感光元件的少,這是為甚麼呢?
太深入的我們就不說了,不過可以簡單的試想像一下:
每點像素 (pixel) 就是一個格子,而每點都會產生同樣份量的雜訊,在同樣畫素的情況下大的感光元件,格子也會比較大,能載的訊號也會比較多。
而每一格的雜訊訊號在比例上,會比小型元件的小,那麼照片看出來的時候,就自然會感覺雜訊少一點。
擁有 backlit cmos 技術的 GXR P10,按道理拍攝暗光場合的時候應該表現會比以前的小相機好,只是因為感光元件物理上的限制,ISO 400 的時候其實微粒的感覺已經有點厲害。
曾經高 ISO 和 自動對焦都是死穴的 Pentax K20D,在 ISO 1600 的時候,相比起小相機來說優勢依然很明顯。
而照片的動態範圍,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元件的大小對這是有一點點的關係。
說完數位該說說傳統的底片了
底片有雜訊嗎?其實是沒有的,然而隨著底片的感光度增加顆粒感就會越明顯。
1600 ISO 的富士 natura,已經算是顆粒感蠻幼細的高感度底片
那動態範圍呢?
一般朋友都喜歡說底片的動態範圍很強,其實這只對了一半
負片的動態是很好的,然而正片的動態也許就只有 +/- 1 EV
大概一般的數位單眼都比它好了,所以拍攝正片的時候我們都會追求準繩的曝光,這就是另話了。
100 度的正片 RDP,顆粒感是有,不過看上去都總會感到很細很滑的感覺,而且應該不難看出正片和負片的分別
正片的分差比較大,而動態範圍也比較弱。
一般而言,全片幅機種的市場定位與售價較高,但也擁有較佳的影像品質,尤其是高ISO雜訊抑制較其他APS-C等感光元件較小的相機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