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數位出版產業的發展趨勢分析【電子書製作教學日誌】
大陸數位出版產業的發展趨勢分析【電子書製作教學日誌】
從目前結果來看,數位出版在今後幾年內還將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其中收入規模的增幅每年可能都會在50%左右。與此同時,原創網站會迅速崛起,內容原創將會從平面媒體向網路媒體發展。在數位化管理方面,出版軟體將會從以流程管理為主向內容管理為主轉移,CM系統將會廣泛套用。在硬體方面,電子紙閱讀器與數位印刷裝置也將會同步快速發展,這將使跨媒體出版成為可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搬移通信成熟的收費模式下,手機出版雖然剛剛起步,但收入水平卻不斷高速攀升,已成為成長最快的數位出版業務類型。隨著3G時代的到來,手機將會從單純的通信工具向搬移媒體發展,手機讀物、手機視訊等都會出現。數位出版的下一個拐點很可能就是手機出版(但也應該看到,搬移公司過於強大的壟斷地位及其直接涉足內容生產的做法,很可能會對新興的數位出版業產業造成傷害)。未來,數位出版將向無線搬移、個性化按需定制和跨媒體出版方向發展。
(一)數位出版產業的收入規模和品種數量將會持續快速增長
全國數位出版產業收入規模,2006年是213億元,2007年是362.42億元,2007年比2006年增長了70.15%,根據預測,2008年數位出版的收入將達到530.64億元,比2007年增長46.42%,比2006年增長149.13%。全國數位出版會員數量,2006年2.86億人/家/個,2007年3.77億人/家/個,2007年比2006年平均增長31.88%。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數位出版在今後幾年內還將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其中收入規模的增幅每年可能都會在50%左右,會員規模的增幅每年可能會在32%左右。
(二)傳統出版單位將會加快數位化轉型的步伐
目前,大陸出版集團在數位化轉型方面紛紛加快了步伐。2008年5月,中國出版集團投資1000萬元組建了「中國出版集團數位傳媒有限公司」,這是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提升傳統出版產業、促進傳統出版業與數位化、網路化出版相結合的重要步驟。2008年,廣東出版集團成立了「廣東省出版集團新媒體出版中心」,「中心」下一步將會向公司制發展。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數位化出版起步更早,並先後在十多個方面進行過商業模式的探索。此外,四川出版集團、湖南出版集團、遼寧出版集團等也都在數位出版方面進行了許多投入和探索。除出版集團外,報業集團也加快了數位化的步伐,如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寧波日報報業集團等紛紛建立數位化部門或推出數位化產品。可以預期,隨著技術與套用的進一步發展,傳統出版單位的數位化轉型的程式會更加快速。
(三)內容資源將會朝著重組與整合的方向發展
傳統出版單位與數位技術或數位平台提供商在內容資源上會加大整合力度。2008年2月,中華醫學會所屬系列期刊與萬方資料股份有限公司結成戰略合作關係,雙方聯手共同打造中國的STM線上出版業務。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它說明傳統出版單位與數位技術公司的合作已經走出了「委託與代理」關係,向著價值統一體方向發展。同時,這一合作結束了資源的多頭授權和重複出版的局面,開闢了傳統出版單位與數位技術提供商的獨家合作階段。今後,內容資源方面的合作可能會更加多元,總的來講應該朝著重組與整合的方向發展。
(四)原創網站將會迅速崛起,內容原創將會從平面媒體向網路媒體發展
如果說幾年前網路原創還是在自娛和娛人,那麼2007~2008年網路原創則紛紛涉足出版(含授權給傳統出版單位以紙介質模式出版和提供網上付費閱讀),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如果說,早期的技術提供商(如方正、同方等)在向內容提供商轉型過程中,還是把傳統的出版單位作為原創者看待,把自己定位為內容數位化加工者和技術提供者的話,那麼,新興的技術提供商從起步開始就涉足於內容生產,他們的技術實際上是與內容完全捆綁在一起的,而其中很多的技術提供商並不把傳統出版單位當成原創者,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原創的平台。與其說他們是在提供技術,不如說他們是在通過技術手段向會員提供內容——他們實際上完全是一種新興的網路出版商或數位出版商。今後,先有網路版後有紙版的出版模式很可能成為趨勢,很可能是紙質出版單位向網路出版商要內容,角色將完全顛倒過來。至少目前的技術平台提供了這種可能性。表一是目前各主要文學原創網站上的作品數量,是筆者於2008年8月31日經檢索各原創網站書庫後計算所得,由於多數網站對作品的計算模式是以送出稿件為單位的,實際上那些連載性的作品可能是按篇或節計算的,這種計算模式與傳統出版物的計算模式可能存在差距。但不管怎樣,網路原創已經或正在改變新一代作者的寫作模式和出版模式。
(五)手機將會從單純通信工具向搬移媒體發展
截至2007年6月底,全國手機會員已突破5億,通過手機進行文學閱讀的會員超過3000萬,近兩年手機文學讀者年均增加80%左右。2008年4月1日,中國搬移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個城市啟動3G「中國標準」TD-SCDMA社會化業務測試和試商用工作,更是將手機推向了搬移媒體的高端。3G通信標準(IMT-2000)規定:車速搬移時,傳輸速率144kbps;室外靜止或步行時,384kbps;室內2Mkbps。新浪2007年10月14日發佈了一條訊息,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ETRI)展示了4G無線系統,該系統在低速搬移狀態下實現了3.6Gbps的傳輸速率,而國際電信聯盟(ITU)對於4G技術的定義是:靜止狀態下速率1Gbps,高速搬移狀態100Mbps。如果說第一代模擬手機實現了語音通話,第二代GSM、TDMA等數位手機實現了語音通話加資料接收(如接受電子信件或網頁等),那麼第三代手機在這樣大的搬移頻寬條件下,手機本身將會從單純通信工具向搬移媒體轉移,手機讀物、手機視訊等都會出現。數位出版的下一個拐點很可能就是手機出版。
(六)出版軟體將會從流程管理為主向內容管理為主轉移
出版單位在完成了采編系統、內定OA管理系統、引進了ERP系統以後,出版單位在流程管理上的數位化基本已經實現。下一步將是從紙質出版物的流程管理為主向跨媒體出版的內容管理為主的轉移階段了。為了給跨媒體出版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需要進一步研究可滿足跨媒體出版特點的數位內容深加工和管理技術,該技術內含:元資料標引、內容結構化或半結構化標引、知識點標引,以及在此基礎上考慮對交叉閱讀、即時評價、電子錶單等增值服務的技術支援。目前,新聞出版總署牽頭論證的國家復合出版專案以及國家知識資源資料庫專案,都內含大量的內容管理技術。內容管理的成功研發,將使出版單位可以借助電腦輔助標引技術對已經數位化及標準化的數位資源進行深度加工處理,並最終建立可滿足傳統印刷以外的具有交談式功能的電子書、網路期刊、數位報紙等新媒體。數位內容的管理部分需要研究開發具有統一、完整、整合、開放和可延伸特性的內容存儲平台。該平台管理的訊息內含資料物件、資料對象的元資料以及資料物件之間的關聯關係,其中資料物件需要覆蓋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資料類型,即可涵蓋文字、圖片、音訊、視訊、動漫、多媒體等多種媒體素材。數位內容管理部分還需要研究基於版式理解結構化訊息提取技術,以切實解決出版社最為關心的歷史資源挖掘和重複利用問題。
(七)數位印刷機將會更多地被採用
據統計,大陸每年出版的10餘萬種新書中有55%在出版後逐漸結束流通領功能變數,而同時一些具有學術、收藏最愛等價值的圖書因為斷版而給讀者留下遺憾。目前,數位印刷在按需出版方面的優勢開始影響到國內的出版形式,一些傳統出版社開始購入數位印刷裝置,嘗試按需出版業務,而在大陸現行出版制度的容許範圍內,一些數位快印店也將按需出版作為新的業務方向。目前,大陸知識產權出版社、標準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氣象出版社等已經率先開展了數位印刷業務,而四川出版集團等大型國有出版集團也正在積極探索數位印刷的可能性。其中,知識產權出版社在2007年加大了數位印刷業務的投入,技術開發投入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專案師增加到了50多人,購買的存儲裝置達到了88T,伺服器有30多台;更多的是在訊息上的投入,因為這些業務是收入最高、最穩定的來源。2006年知識產權出版社總收入的50%、利潤的60%以上都來源於和訊息關聯的按需服務業務。
未來,隨著數位印刷機的普及,出版社涉足印刷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只有數位印刷的廣泛普及,出版業的全流程數位化革命才會真正實現——從結構化的出版資料到遠端資料輸出和數位印刷的轉變,使按需出版和個性化出版及跨媒體出版成為可能。